最近,有两位中国职工在美国的毕业演讲引发热议。有网友留言说,我还是相信绝大多数职工是真的想要和国家一起进步。
怎样看待自己的国家,怎样讲好祖国的“那些事”,成了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后的又一种考试。客观地讲,每个人看问题、观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会有所差异,但爱自己的国家却始终是“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”。虽然“这个家”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,但平心而论,当下“我的国”的确长大了、长高了、长壮了。且不说经济总量等一连串数据,也不说航母下水、大飞机上天、可燃冰开采等一系列大事件,单说高铁出行、共享单车等人们感同身受的生活细节,便足以让国人感叹“厉害了,我的国!”
前不久,有位旅居美国的台湾老人写下《到上海的新体验》一文,深情谈到上海的“软体进步与发展”。文章说到一个细节,那就是他第一次使用“久闻大名”的支付宝,让他大为吃惊的不是付款方式,而是普及性,“我就是想看哪里不能用,我投降了,连地铁车票充值机,甚至路旁饮料贩卖机也都可以用支付宝,等于钞票了。”他更举例感慨上海人的热心热情、主动帮忙和礼貌修养,这些“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事”,让他感叹自己“这次算是土包子了!”有美国媒体也感叹道:今日的中国,在世界上的形象,一年前还难以想象。
这些年,国家的成长进步日新月异。然而,现实中也总有那么一些人,面对国家的成长显得格格不入,只是走过路过,围观凑个热闹,似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;有的做局外人,看起来激动,讲起来生动,做起来不动,兴奋一阵子就各忙各的去;更有甚者,只喜欢指指点点,专挑刺找毛病揶揄,等等。
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面对国家的成长,该怎么办?和国家一起成长是最好的选择,这既是一种自信,又是一种情怀。新中国成立的时候,多少爱国志士集结在了她的怀抱,开始“和国家一起成长”。在美国待了20年的钱学森,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六天,便萌发了“回到可爱的祖国去,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”的心愿。还有李四光、邓稼先、周培源、钱三强、苏步青、王淦昌等等,一个个金光闪闪的名字成了那一代人“和国家一起成长”的精神标杆。
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”和国家一起成长,就是要一起去经受成长的艰辛和跋涉,撸起袖子苦干实干加油干;就是要一起去经历成长的纠结与阵痛,共同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、问题和困难,面对形形色色的捧杀和棒杀、若明若暗的围堵和打压;就是要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和快乐,感受国家发展的红利和荣光。和国家一起成长,多些理解和支持,就会少些埋怨和指责,少些嘲讽和挖苦。
“国家好、民族好,大家才会好。”和国家一起成长,我们的心胸、视野、境界和格局便会随之成长。
(作者:徐文秀 摘自《人民日报》2017年06月16日 04 版,原标题:《和国家一起成长》)